大型綜合性研究開發機構
大型綜合性研究開發機構
為了加強我院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研究生)的培養工作,規范和優化培養過程,進一步提高碩士生培養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結合我院具體情況,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1.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理論;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有獻身科學的強烈事業心和創新精神,恪守學術道德,具有嚴謹的科研作風,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較強的交流能力。
2.在本專業領域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基本的實驗技能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能夠熟練運用英語閱讀本專業領域有關文獻資料,具有良好的英語聽說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研究方向
專業及研究方向:
專業 | 研究方向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復雜生產過程控制技術 |
工業物聯網 | |
冶金行業信息化和仿真 |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
電氣工程 | 大功率交流電機調速系統 |
大功率電力電子變流技術 | |
交流伺服電機及控制技術 | |
大容量交直交變流理論及工程應用技術 |
三、培養方式
1.實行導師負責制,或由指導小組集體培養。
2.采用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使碩士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學習年限
我院碩士生學制為3年,其中課程學習1年,論文工作2年。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4年。提前完成培養計劃且成績優異者,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序可以提前畢業。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1.研究生修讀的課程分為學位課(含公共學位課、專業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含公共選修課、專業選修課)。
2.申請碩士學位前,課程學習總學分不低于30學分。學位課的學分不低于18學分,其中公共學位課6學分,專業學位課不低于12學分;非學位課中公共選修課不低于3學分。
3.公共學位課包括政治理論課和碩士學位英語。專業學位課從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選定。
4.公共選修課含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管理科學等學科課程,專業選修課(除學位課和公共選修課之外的其它課程)從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討論課和學科綜合課等課程中選定,還應考慮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學科進展和學科綜合等內容。
5.申請碩士學位人員必須通過規定的課程考試,成績合格,方可參加論文答辯。研究生一學期2門學位課程考試不及格,或有一門學位課程考試不及格經補考后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六、必修環節
1.開題報告
(1)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結合專業研究方向,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學科現狀和動向,盡早確定課題方向,完成論文選題。選題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或實用價值。選題報告主要內容包括:課題的意義,國內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論文的基本構思,研究方法,計劃進度,預期目標,主要參考資料等。
(2)研究生應在第三學期、不遲于第四學期完成論文開題報告,必須以書面和講述(開題報告論證會)兩種方式,就論文選題做報告。開題報告由相關學科至少三位副教授級以上職稱的專家評議,通過后報研究生辦公室備案。開題報告未獲通過者,擇期重新進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未通過的研究生不得進入中期考核環節。
2.中期考核
研究生應在第四學期、不遲于第五學期完成中期考核,必須以書面和講述兩種方式,做論文研究中期進展報告。報告會須有二至三名副教授級以上的同行專家參加,對研究生的論文工作進展以及設計方案、初步結論的正確性,對工作態度、論文完成的可能性等進行交流、分析審查。對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導性建議。中期報告報研究生辦公室備案。中期報告未獲通過者,擇期重新進行。中期報告未通過的研究生不得進入畢業答辯環節。
3.發表學術論文
研究生在論文答辯前,應以第一作者身份(如果是第二作者,其導師必須是第一作者)在國內核心學術刊物或國外正式刊物及國際會議上公開發表1篇或者1篇以上與碩士論文研究工作有關的學術論文(包括已被采用即將公開發表的論文),在學期間發表的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其署名單位是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
研究生提交一份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已受理的發明專利(在發明人中排序前三名),等同于發表1篇論文。同一份發明專利不能為2個及以上的研究生共用。
七、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
研究生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不得抄襲和剽竊他人成果,論文中引用的內容必須注明出處。在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的過程中,導師要嚴格把關,避免出現技術上、內容上、文字上的謬誤。
論文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的見解,反映作者在本專業領域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論文理論部分,概念清晰,分析嚴謹;論文實驗部分,數據真實可靠,計算結果正確。論文寫作、印刷符合我院規范性要求,詳見《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范》。
八、學位論文答辯及學位授予
碩士學位論文評審、答辯以及碩士學位授予按《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執行。
九、其他
研究生提交開題報告與中期報告的時間間隔、中期報告與畢業答辯的時間間隔不得少于4個月。
本培養方案于2021 年 6 月修訂,自 2021 級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起開始實施,解釋權歸人教部研究生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