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國內首個行業智能感知大模型——中國鋼研“冶金流程感知大模型”在第二屆(2025)鋼鐵工業數字化發展高端論壇暨2025全國第三十屆自動化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主會場首發。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張曉剛,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田志凌,中國鋼研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郝曉東等共同啟動發布儀式。
中國鋼研“冶金流程感知大模型”針對冶金行業流程感知能力完整性、準確性、實時性難題,采用“感側大模型”+“知側大模型”雙塔結構,獨創OTS機制實現雙塔鏈接,在時空表征、工況認知、軌跡生成等任務進行訓練與微調,為流程智能化提供微觀、中觀和宏觀尺度的感知能力。通過融合知識庫、AI智能體,形成三位一體技術框架,實現對冶金流程的多尺度深度感知與對冶金生產現象的深度理解認知,為冶金工藝優化、控制優化、決策優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鋼研“冶金流程感知大模型”在數據生成、數據基座、知識工程與行業AI工具建設四方面取得關鍵突破。
一是冶金數據受控生成技術,引入冶金機理實現了數據規模化生成,解決了“長尾”樣本的獲取難題,有效支撐金相分析、缺陷檢測、物料跟蹤等高價值場景。
二是孿生數據引擎,突破傳統數據基座模式,實現了多源異構數據標準化治理與智能化封裝,為冶金行業數智化研發提供高價值數據。
三是知識圖譜與業務知識庫融合的高精度檢索與推理技術,在材料分析、質量檢測等知識層級復雜、動態關聯的場景中,精準實現事件甄別、工況認知和任務生成。
四是行業定制化AI工具。打造了鋼鐵萬物分割大模型、人機協同的冶金數據高效標注平臺、高精度材料分析RAG工具,降低了大模型的開發成本與難度,為全行業提供高質量智能化服務。
中國鋼研“冶金流程感知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鋼鐵行業的創新實踐。未來,中國鋼研將以“冶金流程感知大模型”發布為契機,攜手行業伙伴共建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加速推進鋼鐵工業智能化升級、綠色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制造強國貢獻鋼鐵力量。